忆著名出版家郏宗培先生

推荐人:南妮 来源: 小船阅读 时间: 2018-03-02 14:20 阅读:

 “南人北相,心细如丝”,是作家莫言对著名出版家郏宗培先生的评价。他们的深厚友谊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4年,莫言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时,身为上海文艺出版社青年编辑的郏宗培已经去他宿舍看望他,看好他,向他组稿。还常带些好吃的东西给莫言。当时的郝铭鉴老总在编辑学刊的卷首语上表扬郏宗培:编辑就是要有这种与作家交朋友的精神。2003年底起,在当时的上海文艺出版社郏宗培总编的鼓励下,旅日作家毛丹青搞了一个《狂走日本》图书策划。2004年年底至2005年年初,郏宗培总编陪同莫言及摄影师一行去了北海道。2006年,《莫言·北海道走笔》图文书出版,里面收有郏宗培写莫言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我曾经向他约稿时,他拿出来了。

  郏宗培先生2月26日夜晚突然去世于肿瘤医院。他熟悉要好的作家们,他相处几十年的同事朋友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虽说去年夏天他住进瑞金医院,旧病复发,比之前几年的复发,病势更加凶猛,但他本人仍然乐观,劝阻同事朋友尽量不要去看他。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这一职务是郏宗培干得时间最长的。出版的选题、书籍发行、全国评奖,这三项主要的工作一直是他在做,直到退休。他是个工作狂,每天晚上不到九点,他绍兴路7号办公室的灯光是不会灭的,同事因此笑称那是“‘八角楼’的灯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从崇明农场来到上海文艺社做编辑,他热爱文学,热爱编辑事业,甘作“拼命三郎”。江曾培总编发现了,他提拔了这位为出版而生的“牺牲者”,或者说“无名英雄”。谁都知道好作家、好作品对于一个出版社的重要,他眼光好,“盯劲儿”足。当时出版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子是赔钱的,但是郏宗培既注重市场又超然于市场,他深信莫言的潜力。这是由他自己优秀的文学判断力造就的,又是由他与莫言那么多年的友谊决定的。后来,莫言把自己得意的长篇小说《蛙》交给了上海文艺社,《蛙》获得了那年的茅盾文学奖。这个奖对于上海文艺社是一个“零”的突破。之后,格非的长篇小说《春尽江南》、金宇澄的《繁花》一一获得茅盾文学奖。

  易中天与郏宗培的友谊也不凡,他的书,文艺社在市场最多销售400万册,属于叫好又叫座。厚道又敬业的郏宗培是文艺社的一张名片。后期,对莫言、格非都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型编辑曹元勇加入后,郏宗培的领导队伍更加壮大了,实现了江曾培、郏宗培、曹元勇的三代传承,文艺社的品牌已经打响,其中包括了一度主持工作的陈保平总编、党委书记。王安忆、迟子建、韩少功、张承志等全国最优秀的作家都能集中在郏宗培主持的各类“丛书”或全集里。作者送给郏宗培一些红酒啊蛋糕啊,他都是喊来众人,在会议室叫大家一起“分享”。

  2012年,郏宗培获得韬奋出版奖。在韬奋纪念馆与龙华烈士陵园邹韬奋的墓地前,郏宗培给三四十位年轻的编辑、出版精英上课。讲了好几个钟头的话。他肚子里的故事太多了,挫折与经验也同样多。他总是微笑着一张胖胖的脸,无论是挫折还是收获,他都是表达得阳光、轻松而幽默。

  十多年前体检,查出了肠癌,手术切除,不当回事,继续工作。退休以后,身体不如从前了,亦没有退的意思,担任出版协会秘书长、《东方剑》终审、《小说界》社长兼终审。对于交到自己手里的稿子,认真负责。他歇不下来;就是病了也仍然歇不下来……他爱文艺社,爱文学,爱与自己有几十年交情的作家朋友。他终生都无法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携手家眷作一次旅行,好好看一场电影,总有那么多有关出版的事要操心。这真是一种宿命。今年大年初六,他与毛时安先生互通微信,彼此鼓励。他过于阳光的性格肯定是过于低估自己的病情的;但是,他就是高估了病情,也仍然要做“拼命三郎"——那也是一种宿命。

  郏宗培先生与《新民晚报》有几十年深厚的友情。我编《文学角》和《读书》版,搞不定哪个作家,总是向他求助,那时候他是得意的:“问我好咧!我和他关系好!”记得认识他的时候,就是在一场作家的签名售书会上,当时有王周生、王小鹰、陈村等等,他用那著名的既憨厚又带点得意的笑容说:“这下,你可以一网打尽啦!”

  全国著名作家在文艺社小楼里写作改稿的一组十日谈,是他组织拿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民晚报》精心编版,每天主推一位大名人的文章。我求救于他。是他联系了莫言。莫言一口答应,迅速写来了洋洋洒洒的精彩长文。2016年12月,他托我在《读书》上登《上海童话》的短书评。我竟然忘记了。2016年冬至他发来平安贺信,丝毫未提稿子未登之事。2017年1月,他发来新年贺信。我回他:“老友新年快乐!你还有托文在我处,年后要登。”他回了三个作揖图案。2017年3月6日,我发他一张书评已登的报纸给他。他说:看到了,甚谢!

  他就是这样对自己要求高而对他人要求低的人。

  宗培大哥,真的舍不得你!——这样的匆匆!这样毫无个人享受,你就离开了这个你爱的世界,你爱的文学,你爱的作家朋友。

  你在《新民晚报》上最后的文字,是纪念赵长天的文章。你说,他在夕阳下散步的背影使你好难忘。

  于我,你是连那个夕阳下散步的背影我也没有瞧见。

  3月5日,朋友们见你,是只能在那个令人万分悲痛的地方了。

         作者:南妮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