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想要做事,做好

推荐人: 元元 来源: 时间: 2018-02-01 22:11 阅读:

  西南联大之所以被称为“奇迹”,不仅因为师生之中涌现出了为数众多人才,也因为与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名校,在八九年时间中,各自保有一定的独立,却又融合得亲如一家。

  三校合作无间,首先当然仰赖三校校长、后来的联大“三常委”——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近年来被提及最多的是梅贻琦,而出身北洋水师倾力办学的张伯苓,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中回忆道,张伯苓曾和学生说:“蒋梦麟先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有一个表,我就给他戴着,我跟他说:‘你是我的代表。’”让人觉得幽默可亲近。

  在联大政治系毕业生张廷幹的记忆里,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大学的张伯苓常用他的天津口音念叨的一句话是:“恩来是我的学生,月涵(梅贻琦的字)也是我的学生。”很显然,培养出优秀学生是最令张伯苓骄傲自豪的。而毕业于南开的梅贻琦每次听到老校长讲这句话,自然是在边上恭恭敬敬俯首帖耳,场面很是有趣。

  张廷幹对梅校长也很敬仰。“按照当时的规定,清华校长就算不坐汽车,至少可以坐个包车来上班,但是梅贻琦先生每天就是夹着一本书,自己走到学校来。”张廷幹特别强调:“这我是亲眼看到的。”

  回忆联大岁月,1919年出生的张廷幹一直重复一句话:“当时艰苦是艰苦,但大家没什么怨言。”为了补贴家用,梅夫人和社会学系教授潘光旦的夫人,还在家做糕点,放到店里寄卖。有时候怕被人认出来,还要特意包一个头巾出门。张廷幹还听说过一件事:“有一次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夫人和梅夫人说,大家都说您菜做得很好,很想来试试您的厨艺。梅夫人当然只能答应,虽然人家说是吃便饭,总不可能很随便地招待一下,最后只能把家里东西当了,请龙云夫人吃了一顿饭。”

  张廷幹住过40人的大通铺,屋顶上面铺的是茅草。他还亲眼看见,学校一位教授拿着一台进口的打字机从学校里出来,也许因为衣衫破败,连学校的保安都觉得打字机是偷来的,后来有学生证明,保安才没继续盘查。

  毕业之后,张廷幹去重庆的政府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他每每想起联大政治系主任张奚若总说“要当官的不要到我这里来”,便经常在心里问自己,老师会觉得这是“做官”还是“做事”?并总是以“做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还不忘张奚若先生的叮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抗战胜利后,张廷幹回到上海定居,在中学任教,先是教历史,后来学校需要英语老师,他又拿起了英语课本。联大的教育经历让他可以在学校里胜任任何一门课的讲授工作,因为自学,也是联大学子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宠辱不惊的他一直觉得教书育人是做实实在在的事,没有违背老师的嘱托。

 

作者: 元元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