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路求索一路高歌

推荐人: 李定国 来源: 时间: 2017-11-23 21:08 阅读:

  与病魔抗争了许久的前辈革命音乐家向异,11月1日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1岁。向异长期从事电影音乐创作,为30多部影片谱曲。其中许多插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在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之际,向异被国家授予“特别贡献奖”。

  向异本名安鸿麟,山西平遥人。年少就父母双亡而家道中落,13岁时参加八路军,历经许多浴血战斗。在人民军队的这座大熔炉里,向异的音乐天赋被发现。1942年,年仅16岁的向异被保送到延安的“部队艺术学校”深造,学习乐理和歌咏指挥等。在校期间,他写了一部独幕小歌剧《怀乡曲》,在当年的延安中央机关春节联欢晚会上公演,得到好评,并引起冼星海的关注和赏识。

  不久,因冼星海的力荐,向异被破格调入延安电影团工作,担任冼星海的助理,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解放战争期间,向异随延安电影团开赴东北,接管了敌伪时期的“满洲电影制片厂”,组建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春电影制片厂)并担任乐队领导兼作曲。1952年,向异献给新中国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为北影厂拍摄的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配乐。向异和摄制组的成员一同来到安徽的佛子岭水库,与建筑工人、农民兄弟同劳动、共生活。影片的主题歌《淮河两岸鲜花开》就是“下生活”的产物,洋溢着人民对幸福未来的美好憧憬。随着电影的公映,那优美隽永的旋律像插上翅膀一样,飞进人们的心房。

  处女作的成功,使向异在影坛声誉鹊起。翌年,“东影”拍摄根据玛拉沁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邀请向异谱曲。影片故事发生在内蒙草原,为此又同时请来内蒙古歌舞团的年轻作曲通福加盟。那时的通福虽然深谙蒙古族的音乐和曲调,但没系统学过理论作曲。在剧组去下生活期间,向异向通福传授了不少作曲的技巧和方法。在整个影片的音乐创作中,向异是出了大力的。但最后影片合成后署名,他主动要求放在年轻的通福后面,此片最著名的插曲《敖包相会》向异连名字都没署。在日前举行的向异追悼会上,此举得到更正。

  向异的电影作曲生涯,主要是在上影厂度过的。1961年,向异应导演鲁韧盛邀,为上影新片《李双双》谱曲。向异一接到重任,旋即就去河南农村下生活,捕捉创作的灵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走遍河南的山山水水,寻访了许多当地的民间艺人收集戏曲音调。汇总创作时,他得心应手,一气呵成。《李双双》荣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其音乐也功不可没。其中极富河南韵味的插曲《小扁担,三尺三》妇孺皆唱,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最受听众喜爱的歌曲。

 

作者: 李定国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