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文学-铁窗文学

推荐人: 陈钰鹏 来源: 时间: 2017-11-16 21:27 阅读:

  监狱文学亦称“铁窗文学”“大墙文学”,这么说,还是不明确,因为有人对此有误解,认为只要是反映监狱生活的文学作品皆属监狱文学,而监狱文学最重要的一条是“作者必须是亲自蹲过大牢”的、作品必须产生于坐监期间。由此看来,某些作家到看守所或劳改现场去体验十天半个月的生活,塑造出虚构的犯人形象及监狱中的相关人物的小说、庭审记录、案件报道等文字都不能算作监狱文学。监狱日记尽管可以看作监狱文学,但如果写成后经过检查和修改的,则还是不能算作监狱文学。

  通常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监狱文学是产生于公元524年的《哲学的慰藉》,作者为因遭忌而被捕处死的古罗马哲学家波伊提乌。英国早期的殖民者沃尔特·雷利因被控阴谋推翻国王罪判处死刑,临刑前改判死缓,监禁于伦敦塔(但出狱后又因进攻西班牙的殖民地而按原判处以死刑)。在监禁期间,雷利写作了《世界史》,不过只完成了第一卷。德国革命家罗莎·卢森堡于1916年所写的文章及她致女友的重要信件被偷偷带出监狱,秘密出版了。

  据文学史家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的监狱文学作者都有三方面的写作动因:通过书信跟外界沟通;借用文章、资料、经历报道向社会传递监狱里的真实情况;揭露侵略者的面貌(主要通过诗歌)。写作监狱文学对作者而言有下列功能:保持个性和信仰;作为对外界的传声筒;活下去;作为抗议和反抗的手段。具体而言,被监禁者为此而创造了各种交流和联络的方法,如通过谈话、讲故事、独白、敲击信号、纸团、手势语、“钟摆”(将信息传至左右邻窗)、在厕所里说话等。

  倘按严格的监狱文学定义,中国古代真正的监狱文学家当推明末清初的宋琬。宋父应亨是明代官吏,死于抗清战争。到了清朝,宋琬入仕为官,但清廷对他极不信任,故顺治年间两次受人诬告(涉谋反)入狱,前后坐牢计三年多,写了许多纪实诗篇。第一次出狱后,宋琬将狱中所写的诗歌五十六首汇编成《北寺草》。“北寺”指京师监狱,“草”指“诗”,用现代语表达即“狱中诗”。此外,宋琬在狱中还创作了一部杂剧《祭皋陶》。自汉以后,皋陶是狱神,犯人入狱后要先参拜祭祀皋陶。此杂剧实际上是对一些没来由的“犯王法”和“胡乱判决结案”的糊涂案的讽刺和抨击。

  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留下了16篇文稿,计14万字。作者亲身经历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悲惨历史,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坚信中华民族的最后胜利,是中国革命史和文学史上极为宝贵的监狱文学。

 

作者: 陈钰鹏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