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中秋节

推荐人:俞慧 来源: 时间: 2017-10-04 17:11 阅读:

 

  外婆外公去世后,便几乎不再过中秋。每年看到大街小巷各色缤纷的月饼礼盒时,才知道中秋又来了。家里除了亲朋好友赠送的月饼外,这个节日似乎再无其他的记忆。

  但是记忆中的中秋不是这样的。那时,莘庄的老街还在,砖瓦木头盖成的老屋一幢连着一幢,亲近得夜晚隔壁咳嗽声、起夜声都清晰可闻。父母上山下乡去,从小跟着外婆外公生活,老宅是上下两层的木质小楼,带个小小的天井,天井中是外公种的月季、大丽、菊花、向日葵。每年中秋前,外公精心打理的菊花就盛开了,白色、橘色,还有品种稀有的绿菊与墨菊,淡淡的菊香弥漫在小院中,看到菊花盛开,就知道又可以过节了。

  中秋对童年的我来说,是不亚于过年的快乐日子。因为这个节日,我是全家最特殊的一个。小时候,不喜甜食,更不要说甜得发腻的月饼,但是却喜欢吃苏式月饼香脆的外壳。家里的苏式月饼都被我剥去了皮,只剩下各种馅。那年月,吃月饼还是件奢侈的事情,过个中秋,一家人最多切开几个月饼,每人尝个鲜。大部分还要送走,亲戚朋友都少不了人情往来。可是我却一糟蹋就糟蹋完家里所有的苏式月饼,常常挨阿姨们的责骂。可是外婆却从来不责备,任由我一只只把月饼剥个干净。可是光家里的月饼哪够填塞馋痨虫般整天闹腾的孩子的嘴巴,不到过节,早就全部报销了。那个食品匮乏的年月,不要说月饼,就是一个馒头都要细嚼慢咽地品尝。可是外婆总能想到办法,家里附近有家小南货店,店里节前总会进点苏式月饼,酥脆的外皮难免会掉落在盘中或抽屉中,细心的外婆不知怎么想到了这个细节,便去店里跟营业员商量,把这些掉落的外皮卖给她。小南货店大概从来也没有做过这样的生意,不知如何售卖,好在营业员都是街坊,听外婆说了家里外甥女的特殊爱好后,便半卖半送地给了外婆。以后每年中秋,小南货店的阿姨都会留着酥脆的外皮,等着外婆买走。那是外婆最高兴的时候,捧着纸袋装着的碎皮,拿回家再用铁锅慢慢烘焙下,出锅后温热香脆,看着我狼吞虎咽,吃剩下的再用铁罐封好。

  中秋的夜晚,小院里摆上小小的四方桌,几把竹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是外婆外公准备的芋艿、水煮毛豆节、橘子和月饼,而我的则是外婆淘来的月饼皮。其实那时外公外婆的日子并不好过,白天要去居委会报到,每天要去扫大街。干完这些事情后,曾经拿手术刀的外公还要去工地干些零活补贴家用。而外婆则带着尚在读书的小阿姨接点编结的活,每天做到深更半夜,全家的生活就这样由年过半百的两位老人默默承担着。但是回到家里,从来没有看到过外婆外公当着我们的面愁眉苦脸,孩子们的衣食是简朴的,但从来没有让我们冻着饿着。每年中秋,家里的桌上也从来不比别人家少点什么。月色如水,秋虫和鸣,忘了一天的疲劳,放下生活的艰辛,我和表弟最喜欢围坐在外公外婆身边,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听起,一直听完大部分的《西游记》《封神榜》故事。渐渐地每到过节,邻居家的孩子们都会凑过来,除了馋痨外婆为我特制的月饼外,更喜欢听他们娓娓道来的神话世界。

  后来,我和表弟都长大了,表妹也出生了。家里的经济条件慢慢地好转了。再也不用外婆外公来支撑整个家庭。可是每逢中秋,全家围坐一起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那时老屋已经拆迁,这个日子大家都回到他们身边,院子是没有了,但是家里的大八仙桌上都是两位老人用心准备的食物,月饼是少不了的,苏式月饼的外皮也已经无处可买,可是外婆总是为我留着家里所有的苏式月饼,而为表弟表妹们准备的是他们自制的鲜肉月饼。其实,长大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食物的丰富已经让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闹饥荒。外婆外公讲的故事后来也寻了原著看了一遍。但是每年中秋,总是有什么牵引着,不约而同地回到外公外婆身边,一大家子人八仙桌也坐不下了,要分两桌,父母辈一桌,我和表弟表妹们一桌。话题其实不外乎工作读书,每次外婆外公不变的叮嘱是要与人为善,不一定要出人头地,但是要问心无愧。

  这样的中秋一直持续到外公外婆去世,每次的中秋团圆饭也渐渐地由父母与阿姨们操劳了,90岁后的外婆依然唠叨,但是记性一分不差,哪个孩子喜欢什么都清清楚楚,尤其是对我的儿子,她的重孙子喜欢吃的东西最为操心,亲自挑选,又对母亲关照了又关照,务必准备得妥妥帖帖。

  外婆93岁时离开了我们,离开时是冬天。临走的那一刻依然头脑清晰,对守在身边的小阿姨清清楚楚地交代了每个孩子的事情,包括喜欢吃的东西。

  而我则在这个不仅仅关乎月饼的日子里,明白了外婆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