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花朵》探寻巴黎的秘密

推荐人:胡小跃 来源: 小船阅读 时间: 2017-10-01 19:26 阅读:

 《废墟的花朵》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一部侦探小说式作品。书中写一对生活和谐、平时规规矩矩的年轻夫妇,一天晚上餐后不尽兴,破例去蒙帕纳斯的酒吧消遣,遇到两个陌生女人,那两个女人带他们去舞厅结识了两个陌生男人,然后这六个人一同回到他们的住处。第二天一早,邻居发现他们的屋内有呻吟声,推门一看,发现妻子倒在血泊之中,丈夫已经身亡,手里拿着一把手枪,旁边有封揉皱的信,上面写着:“我太太自杀了。我们醉了,我也自杀。用不着……”不久,妻子也因伤重去世,临死前只说了一句:“带红色电梯的房子……”警方没能找到那两个陌生女人,也找不到那两个男子,他们失踪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随着妻子的死去,所有的线索都断了,最后只好停止侦查。

  那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五十多年后,叙述者沿着“自杀者”事发晚上可能走过的路线,寻找着蛛丝马迹,试图弄清当年的这一悬案。其实那些区域都是他所熟悉的,二十多年前,他曾在那里读书和生活,留下了青春的脚印。现在,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回忆起自己的过去,逃学、逛街、交友,认识了一个叫做克洛德的旧书商,遇到了一个身世神秘的老“大学生”帕切科。

  那个帕切科,他后来发现是假冒的,真帕切科是没落贵族出身,在法国被德国纳粹占领时期曾经通敌,解放后遭到通缉,于是隐姓埋名,失踪了。他眼前的这个帕切科,其实叫隆巴尔,在救济所寄居时,可能杀死了真帕切科,盗用了其身份。这个隆巴尔是干什么的?他自称是航空公司的职员,五十多岁了,却住在大学生公寓里,说是旁听生。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似乎在扮演着什么,掩饰着什么,一下子失踪,一下子又突然冒出来。诡异的是,叙述者发现此人与当年的悬案有关,被害者一行曾去过一家餐厅,而招呼他们的侍应,正是隆巴尔,但他却矢口否认。接着,叙述者又发现,当年警方遍寻不着的“带红色电梯的房子”,好像就是他认识的那个书商在郊外的家。这时,“叙述者”的父亲也出现了,那个行为不端的父亲,当年曾交往过的一个女子,似乎就是那两个陌生女子中的一个。

  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案子,久久没破,现在却一下子都与自己发生了某种联系。那桩悬案也许能从此真相大白?但叙述者并没有深挖下去,他的兴趣好像并不在破案,目的也不在于弄清谜团,而是借破案来回忆往事,追寻过去。他以此为由,带领读者在巴黎一条街一条街地走,一个区一个区地看。他要找的,是过去的巴黎,他青春年少时期的巴黎。那时,他喜欢和弟弟在卢浮宫广场阴暗的角落玩耍,常和朋友们看电影,泡咖啡馆,还曾受到一个带口音的丹麦女人呵护,并从一个可怕的“猎装男人”那里抢得了漂亮的金发女子,俨然又是一部“青春咖啡馆”。

  莫迪亚诺作品虽多,但可以看作是同一本大书,因为他所有的作品,不管题材如何,其实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回忆和追寻,回忆往事与青春,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亲友的秘密,尤其是父亲的身世。父亲的形象常常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他的小说中,使他的很多作品都带有一定纪实性,因为小说中的父亲可以说就是他真实的父亲的翻版。父亲的影子他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而自己的青春更难以忘怀。

  废墟中的花朵,指的是波德莱尔那样的恶之花,还是维昂笔下那朵在胸中无法根除,最后要了人命的睡莲?莫迪亚诺的小说,书名大多都有讲究,所以法国有学者曾研究他的“书名艺术”。但这朵废墟中的花究竟是什么意思,却是意见纷纭,争持不下。

  其实,这个书名跟书中的情节一样,也是无解的,它是开放性的,作者并没有给它确切的含义或定义,正如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最后都没有结果一样。对莫迪亚诺来说,寻找的本身比结果更重要。世界就像一团乱麻,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理清它的头绪,寻找彼此间的关系。我们看到这部小说中有无数的人名、地名、店名、地址、招牌名、电话号码,有的似乎毫无意义,纯粹是为了罗列而罗列;许多人物闪现了一下就消失了,没有任何交代,既没有历史,也不知其将来;许多事情开了头就没有了下文,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跟主题又有什么关系。作者笔下的巴黎是阴暗的,潮湿的,不是被大楼挡住了阳光,就是阴雨绵绵。游走于这个城市是一些身份模糊面目不清的幽灵般的人物,作者有时候都不敢肯定那些人物是真是假,他们已被时间所扭曲。于是他执着地寻找证据、细节、痕迹,以便让自己确信“那些人真的存在过”。巴黎这个缺乏阳光的城市在他看来如同废墟,如有亮点,也仅仅是那一抹关于青春的回忆,尤其是青涩的爱情。

  相关链接>>>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本书作者,是当今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曾获龚古尔文学奖;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胡小跃:本文作者,本书译者,傅雷翻译奖得主。

作者:胡小跃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