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多么的伟大啊!

推荐人:车周平 来源: 小船阅读 时间: 2017-09-28 21:36 阅读:

 把字刻在石头上。这是人类掌握文字后,在文明初期为了长期保留和传播信息所采用的最朴素也最实用的办法。如果以千年、万年甚至地质年代为衡量单位的话,刻石比绝大多数其他方式都更有效。从汉谟拉比法典、卡尔纳克方尖碑、贝希斯敦铭文到阙特勤碑,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为诠释具体的历史细节发挥了莫大作用。

  八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宣布,经该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已解读并确认东汉窦宪率军击破北匈奴后所立的摩崖石刻《封燕然山铭》。这个消息并未在各种媒体上得到热炒,然而对于考古界和所有热爱中国历史甚至中国诗歌的人而言,这绝对是个让人心潮澎湃的事件。

  看到这个消息,我不假思索就想起了王维的名篇《使至塞上》。在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后,就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然后是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诗歌与历史的通道仿佛在一瞬间就打通了。

  公元89年(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率军出塞三千里,会同南匈奴、东胡乌桓和西戎氐羌部军队,在稽落山战役中大败北匈奴,然后北进至燕然山勒石纪功而还。在第二年的金微山之战中,汉军决定性地击溃北匈奴势力,迫使其西逃中亚草原,从而启动了欧亚大陆上著名的多米诺骨牌式匈奴西进历史。至此,中原王朝反击匈奴大业以卫、霍诸战始,以窦宪稽金二战终。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也成为中国历代将领追求的终极目标和诗歌中代代相传的传奇功绩。

  燕然山石刻的作者正是鼎鼎大名的汉书作者班固。这一事件被南朝宋的史家范晔写进了《后汉书·窦宪传》。历史考证除了文字记载,还需要实物证据。在之后的两千年里,由于始终未能找到石刻摩崖的所在地,“勒石燕然”似乎真成了一个书本里的传说。这一次的发现认定可以说弥补了两汉史和边疆史研究中的一大缺憾。史籍中记载的《封燕然山铭》是两百九十六字。据内蒙古大学的学者说,发现的石碑上刻有二百五十余字,“虽然差几十个字,但所差的基本是古汉语中的助词,像‘盖’这种助词就没往上刻,而整个内容是一致的”。

  历史由人书写,免不了鲁鱼亥豕和歪曲涂抹,但是否全部历史就是那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定义的呢?恐怕未必,至少这块《封燕然铭》摩崖石刻的发现让人体悟到历史也有“古人诚不我欺也”的另一面。

  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大的意义也许来自于文字、来自于和石刻相关的历史想象。石刻文字为标准的汉隶,保存完好的部分段落只要具备初步的书法功底都能辨识。也就是说,一个现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可能认出这块近两千年前石刻上的许多文字——而文字记载的内容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有关。汉字是多么伟大,让我们在这块也许是班固手书的石刻面前感到每一个字都是那么亲切、温暖和深沉。这些刻在石头上的汉字,让我们足以想象旌旗逶迤、金鼓动地的壮观出征场景,足以想象窦宪和班固身后成千上万将士驰骋沙场的勃勃英姿,他们仍然活在这些字后面。

作者:车周平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