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生命

推荐人:秦文君 来源: 时间: 2017-09-25 20:02 阅读:

  我极少写序,觉得是极郑重和高尚的事,要找到作品里闪耀光芒的地方,有瑕疵之处也要犀利地寻出来。既把观点说清了,又不饶舌,具备通透的点化。我自知造化不足,近年来,慎之又慎,对于写序都是推卸为主。

  本次上海书展推出的孙毅老师的新作《上海小囡三部曲》,在作品杀青时,老人家打来电话,嘱我写一篇序言。我习惯性惶恐,但自认识孙毅老师和他的夫人彭新琪老师,30多年来,在一起开会,聚餐,聊天,郑重地商量过一些具体事务,时日漫长的交往,让我有心写些什么。

  认识孙毅老师是1984年春天,他时任上海作家协会儿童文学组的组长,当时儿童文学组群英荟萃,人心整齐,每次组织儿童文学活动,名家、老师往前坐,我等小字辈待在拥挤的外围,多次聆听孙组长用中气十足的大嗓门,喊话似地发表指令,哪怕一个通知,他报的时候,姿态上也保留着“愤青”模样。他担任上海作协儿童文学组的组长得心应手,连续多少年。不知从何时起,小字辈的议论少了,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小字辈早慢慢成熟了。

  最近10年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异常火爆,也称“黄金十年”。孙老师并不放松,他数次找我提意见,说话时窝了一肚子火。一次为某地出版了一套大型的儿童文学系列,其他文学门类都有,却不收录儿童戏剧和儿童曲艺。还有一次是来声讨某文学社团没有很好地行使繁荣文学的天职。那时,他八十出头了,早无职位了,却依旧在操持这一切。

  2017年初小聚,孙毅老师说他想用积蓄办一个儿童诗的刊物,说儿童诗太薄弱,被边缘化了。当时我确实被感动到了,他说这话的时候已九十出头了。

  如此的热爱和牵挂,注定他永远没有下岗的一天。正因为这样的执著,他才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创作能量,在93岁高龄时开写近20万字的《上海小囡的故事》。

  新作由三部人物各异,故事并不承接,但内涵能够顺连在成长主题下的中篇小说组成。《小银娣悲惨的童年》无疑是三部曲中最靓的一部,6万余字,很是感人。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了来喜和姐姐银娣的成长。开篇写9岁的小银娣和7岁的小来喜跟着大人到上海城隍庙烧香,求城隍庙老爷保佑他们平安幸福。奶奶年年在年头年尾去烧香,说这样烧香等于烧了一年的香。奶奶的烧香规矩传了下来,却没有给这个家带来福分。在旧上海,这个家庭接连遭遇苦难,连生存权也几乎没有。

  《小银娣悲惨的童年》有文学味,有深长的寓意,有珍贵的记忆,有生活的实感,人物塑造真实可信 ,比如来喜,当他被人叫做“少爷”的时候,心里格外难受。而银娣一直逆来顺受,后来忍无可忍,终于逃出来,在猪圈里找到拱在母猪身边取暖的弟弟,一起奔向了光明。

  这三部曲和当下的很多小说不同,有一种让今天的小读者了解曾经的黑暗社会的使命感。小说熟稔地运用小说的技巧,人物真切,情境丰富,故事紧凑,一波三折,颇有戏剧的风范。爸爸受压迫,妈妈受欺辱,全家不得不离开上海去了苏北老家。但家乡也是满目苍夷。姐姐小银娣受尽折磨,境遇每况愈下:起初坐在布店门口高高的椅子上,看顾客有没有偷店里的零头布,晚上看店。后来遭到狠心的刘太太的打骂,不得已回家服侍可恶的刘老板。再后来,又被送到孤儿院。甚至,坏人用死去的妈妈的手在卖身契上按手印。故事触目惊心,情节离奇,但感觉不到编造的痕迹,因为小说的情节有生活基础,整个故事一气呵成,非常自然,读起来更像一个亲历的事件。

  小说不仅写出小银娣一家的悲惨生活,亲人们的颠簸,苦难,更着重写出人类的良知和希望,写出人世间还有温暖人心的好人,还有优美的人性和爱,良知和同情也是存在,住灶披间的哈先生,苏北的善良的王爷爷,弟弟来喜对姐姐银娣受苦受难的疼惜,一家人的相守和相爱,都是悲惨世界中的一丝光芒和希望。

  孙毅老师借助小说,述说了不该遗忘的记忆和历史,也可以说,我对孙毅老师以往多少年的印象,通过这部新作被颠覆了。

 

作者:秦文君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