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艺术家

推荐人:洪纽一 来源: 小船阅读 时间: 2017-08-24 20:36 阅读:

 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以95岁高龄仙逝了,老人留下遗嘱不开追悼会,家中不设灵堂,遗体捐献给国家做医学研究。

  这样一位经历了革命年代的老艺术家,真是彻彻底底地将自己以及那些脍炙人口的曲目和多部中国特色的交响曲一起献给了党和人民。连日来,艺术家、同行、乐迷们都写了不少纪念朱践耳的文章。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总想将自己切身感受的与朱老接触的事写下来,以笨拙的笔触,来表达对朱老的缅怀之情。

  虽然我是唱着、听着《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是真正走近朱老,还是从当年他在当上海市文联主席的一次述职考核开始的。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干部处工作,一次去主持市文联的干部述职考核会,哪知到了时间,践耳主席没有来,与会同志都等着,反复打电话去他家,但是只闻铃声,没有人接,到处都找不到他。我很恼火,一年一次的领导干部述职考核大会,事先通知了却竟然找不到他,我说,既然担任此职,就要按要求接受组织考核。意想不到的是,两天以后,我接到了践耳主席的电话,说那段时间他正集中精力在精心创作一部新的交响曲,已经到了最后关键部分,怕分心干扰,家里电话线拔了已有一个多星期了,所有人都不见,不然打断了创作思路,这部作品就完了。现在创作完成了,可以来述职,接受考核了,并提出要来我办公室当面表示歉意。他真是忘记了述职这件事,自己觉得欠妥,希望我能原谅,并安排时间再开会。听完这个电话,我顿时觉得这个老艺术家谦恭、真诚,一股崇敬在心里油然而生,我说,践耳主席,你千万不能来我办公室,还是我去你处商定吧,这样使我有机会第一次走进了朱老的家,也开始走近了这位音乐家。

  2006年,纪念建党85周年时,朱老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为组织采访他的先进事迹,我和同事们几次走进了他家,并同朱老有过几次畅谈,对他的革命和创作生涯,有了更加深切的了解,特别是对他谱写的传遍全国的歌曲,是如何创作产生的背景故事,老人家讲得有声有色,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浓浓的为人民而创作的情怀,是这样的始终不渝。也就在那时,他给我看了大量的正在整理的几部交响曲的创作手稿,使我惊叹不已,用铅笔整理抄写的乐谱,每个音符、每个小节,各种音乐标记都是那样的工整清晰,特别是每个小节的音符疏密不同,而所有的小节线却对得整整齐齐。我问他,这样一页谱子,需要花多少时间来抄写?他说要一天才行。我随手翻了一下已经抄好的几百页,每一页都是这样工整、严谨,可见凝聚了朱老大量的心血。也就是那次,他告诉我,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整理抄完,留给后人。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有关领导反映,并谏言请文化基金会资助,帮他出版。所幸的是,不久,这些手抄谱子就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出版社的编辑说,这些谱子不用重新打印整理,直接就可以照排付印。也就在那几次的采访中,他明确告诉我,死后要捐献遗体,不开追悼会,已经都办了手续了。我深深地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如此地纯粹而敬仰。

  2000年之后,我同朱老有幸同住一个大院,见面机会更多了,他常常在院子里散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乃至年迈时一直坚持不懈。我们接触闲聊的机会也多了,他还常邀请我去音乐厅欣赏他新谱写的交响乐的演出。每次这位老人都会在门口等候去欣赏他作品的人们,一直到90岁高龄时,我还常看到他手拿一大捧乐谱,在大院门口等车,去乐团排练或是录音。有一次是下雨天,他在风雨中打着伞,依然牢牢捧着一大堆乐谱在等车,我正好出门,看见他就停下车,请他上车将他送去录音棚,就在这短短的十来分钟的车程中,他还向我反映上海应该拥有百人以上编制乐团的大录音棚,现在的几个录音棚太小了,大型交响乐团无法录音,让我向领导反映,可见他心里只有音乐,唯独没有他自己。

  当朱老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时,我仍然深感震惊和悲痛,就在此前一天,我还在有关会议上,叙述老人对自己的事业是如此地勤奋和钟爱。追忆与朱老的接触,我深深感到要学会对艺术家的尊重,就要了解他、熟悉他,要诚心诚意地帮助他,因为尊重不只是客套和敷衍。

  朱老的业绩虽然众人所知,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困惑和倾诉,还有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如果那次述职考核会议能够事前了解他正处于创作激情中,我们完全可以更换时间不影响他的创作。

  学会对艺术家的尊重,台上送鲜花、生日送蛋糕、病中送温暖,固然是要的,但更应该懂得他们的心。真正学会了尊重,才能同艺术家对上话,成为至交。

作者:洪纽一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