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忆肩并肩共创的岁月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17-02-19 22:00 阅读:

我是在小年夜的前一天,从微信朋友圈里获知穆端正去世消息的,一下子感到愕然与震惊。虽然前些天曾听原东视的副台长刘文国说起,说他的肺不好,有危险,但我认为说说而已,他还年轻,按现在的医疗条件,应该可以挺过去的。竟然想不到他竟然还是匆匆走了,没有捱过猴年。

  我和老穆有着一层特殊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电台当文艺部主任,他在电视台当新闻部主任,彼此都认识,我们甚至都在广电局外语进修班同过桌。但那仅仅是一般的工作关系,彼此照个面寒暄几句罢了。真正的熟悉以及命运牵连那是缘起于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上海为适应浦东开发开放的大形势,要新成立一家电台一家电视台,采用全新机制,在广电系统公开招聘台长。我俩分别去应聘电台台长和电视台台长,应聘者甚众,一路过关夺隘,最后总算双双胜出,我俩成为新成立的电台和电视台的台长。当时我立下军令状,新电台在三个月后即1992年10月28日开播,新电视台计划在我后三个月即1993年1月18日开播。新电台取名为东方电台,因为浦东在东方,上海在东方,中国在东方,东方孕育光明与希望。台名上报市领导和广电部领导获得批准,于是新电视台也就紧随其后取名为东方电视台。两家“东方”呼啸而出,一时风从东方来,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刮起一阵东方旋风,引国内外注目。东方电台出的第一本报告文学集为《东方旋风》,东方电视台的台歌就索性叫《风从东方来》。

  那时我和老穆尚年轻,随着东方台成为改革的弄潮儿,我俩也成为“东方”的代表,改革的符号。当时电视专栏节目还专门将“上海”和“东方”四位电台电视台的台长请到直播室,各自发表台长“施政”纲领,由局长龚学平点评。记得那一次本来不太善于言辞的老穆竟侃侃而谈,主持人张妍前阵子碰到我,还津津乐道谈起这档节目的制作和社会影响。就此,我和老穆守望相助,一度我们惺惺相惜,共同为“东方”鼓与呼。以后全国开省级电台电视台台长会议,我俩在京西宾馆同住一室,在接下去的广播电视学会大会上,我们又双双被选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理事。那阶段我们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见面,当然常常是在会议中,交流的都是工作,很少涉猎私人话题。

  他给我的感觉是诚恳忠厚、认真执着。在我印象中他几乎没有什么嗜好,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朝乾夕惕,矻矻以求。这已成为他的职业习惯,很典型的例子是他以后调动到东方网当主任,上班的第一天他第一个到网站,网站办公室还未开门,他就坐在阶梯上等开门,弄得网站工作人员都诚恐诚惶。以后他到上海文广局当局长,他们办公室主任告诉我,穆局没有一天是晚上8点以前回家的,他还是坚持当电视台台长时的习惯,上海的电视新闻、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是每天必看的功课,看好了这两档新闻节目开始在办公室处理公文,因此跟着他的办公室主任也是一个强劳力的差使。

  后来他转岗任去上海图书馆当党委书记,我去他办公室坐过,他找出最好的茶叶沏茶请我喝,这大概是他少有的奢侈与嗜好了。如果说还有其他的奢侈,那就是他会咪几口小酒,我们一起吃过几次饭,一旦上酒,这时的老穆会是很兴奋很生动,话语也多了起来。

  时光荏苒,终于他从图书馆党委书记的岗位上也退下来了,他已过了退休年龄。那一年,我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原来的院长一起去松江的视觉艺术学院,竟然又与老穆邂逅了。那天他刚去视觉学院报到,他说他退休后到这里来当常务副校长,我开玩笑说我是视觉学院的兼职教授,以后我来学院讲课你请我吃饭。然而这顿饭一直未吃成,彼此都还是忙,未留时间好好叙叙旧。我很想再看看老穆端起酒杯时兴奋和生动的样子,然而没想到老穆就这样匆匆走了。二十多年前我去参加他父亲的追悼会,那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老穆自己也成为被追悼之人,世事沧桑,命运叵测,令人唏嘘。今年春节里我脑海里一直盘桓着他,我想找一张过去与老穆的合影,然熟悉这么多年,竟找不到一张一起单独的合影,只找到一张我们俩陪同当时杨晓渡副市长会见外宾的留影。斯人已逝,不堪回眸,惟激情岁月将珍藏隽永。

作者: 陈圣来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