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老朋友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17-01-29 21:32 阅读:
  聚会时,经常迟到的人往往都是我们的熟人,有时甚至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同样也爱戴他们;然而,我们往往不得不经常为他们而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在剧院门口、在餐馆里、在咖啡屋、在家里或者在约会地点——就因为白白地等他们。

  经常迟到的人被称为“慢性迟到者”,不少慢性迟到者会对自己的迟到作出种种分辨:我不是故意迟到的,其实总的来讲我也想准时到达的,但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在出门前总会冒出点事情来。我家里有孩子,有了孩子上班就难免迟到。女人出门总得打扮打扮吧,这是需要时间的。

  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有一天专门到办公现场巡查,一位迟到者向他解释说:“我必须把我的狗送到宠物医院去。”“我记得你的狗已经死了,上次你迟到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我现在有了一头新的狗。”主管于是对所有在场的员工说:“你们所说的迟到理由也许所有的慢性迟到者都能理解,但我听了不入耳。”

  反过来,准时是一种美德,德国人被公认为最准时的人,他们有时候甚至超准时,什么是超准时,通常可以理解为比约定时间出现得早。笔者曾在一位德国人的联系和安排下,和其他一些客人一起参观一个现代化车间。在车间外,带队的德国人停了下来。“糟了,我们超准时了。这样吧,我们在车间外转一圈。”有几位来访者轻声说:“早了总比晚了好。”其实不然,早了也是不准时,早去了,人家还在忙别的事情,打乱了别人的工作计划,认为来访者不礼貌算是客气的。

  也许从后果来讲,迟到比早到好一点。在德国,迟到者会特别难堪,所以迟到者一定要非常虚心地道歉和自责。心理学家对迟到现象作过多方面研究,想找出人为什么会迟到乃至经常迟到的原因。许多研究表明,大部分迟到者通常按一种“预计储存时间”模式在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如其分地“预计”的,有些人常常低估完成一件事情所需的时间,弄到最后,势必因时间不够而造成迟到。还有的人不善于准确估计一分钟持续多长时间;准时的人通常把一分钟估计为持续58秒钟,而慢性迟到者最多会把一分种下意识地“误判”为持续77秒钟。若按错误的时间感去安排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从而决定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出门,倘若再碰上一点“小插曲”,难免不迟到。不过时间感的准确性是可以锻炼的。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参试人员的调查作了研究,参试者首先须回答一份问卷,然后自己估计回答这些问题用了多少时间(试验者实际规定为11分钟)。实验的第二部分是让参试者拼图(规定时间为9分钟),试验过程中是允许看表的。最后发现,每个人的估计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对“预计储存时间”的设定不一样。但两部分实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者是经常看表的人,所以他们的时间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而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人多数是没有掌控好第二个任务,有的甚至在关注与规定任务无关的或没有料到的意外事情,完成第二个任务的过程偏差往往导致“老迟到”。

  有一个观点是存在争议的:你就不会早点起床吗——不同意。

  有一个信息也许让人震惊:在美国,因不准时而造成的年经济损失约为900亿美元。

  作者 陈玉鹏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