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点点滴滴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17-01-27 21:38 阅读:
  十余年前的一个除夕,夜里八九点钟,我家孙子眼看要降生。儿子对着痛苦中的产妇大声喊道,挺住了啊,再过三四个钟头,就是年初一了,千万别在大年三十生出来啊!我在一旁哭笑不得。我知道关于过年的某个传统观念此刻起作用了。民间向来有一个说法是,年三十生出来的,是个讨债鬼;而年初一面世的,日后将大富大贵。看来曹雪芹也信这个,他那《红楼梦》里贵人元春,就是因为生在了大年初一,长大成人后竟当上了皇帝老儿的贵妃娘娘。传统观念真是深入人心。

  过年期间在民间盛行的这一类传统观念何止这一件。鲁迅在他的多个作品中描述过。且不说他那篇当过多层次大中学生教材的《祝福》,那里面的祥林嫂就是因为身为寡妇而被视为不祥物,在备着年终祭奠时让鲁四老爷家一句“你放着罢!”的喝止而“像是受了炮烙似地”,从此失去了精气神;便是那篇脍炙人口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间也有保姆阿长于大年初一往少爷嘴里塞一片冰凉的桔子,以讨要一句“大吉大利”的新年祝福的生动细节。记忆中,我家外婆算得上年节中恪守传统观念之大家。她并不识字,但论起并执行起过年的‘规矩’来,却真是严谨到一丝不苟:比如吃年夜饭须得让“祖宗”先吃。这“祖宗”,其实就是逝去的先人,外婆深信他们的灵魂都在天上等着吃年夜饭呢,我们虽看不见,但务必尊重;尊重的表示,就是由男孩子双手捧香,到大门口向空中虔诚礼拜,将祖宗们迎进房,然后请到摆了饭菜佳肴的桌前,待之为座上贵宾,由我们三叩九拜后率先享用年末盛宴。这迎候之重任,外婆说是万万不可由我等女孩子担当了的,否则便是轻侮。我始终对外婆的这一“规矩”持有异议,幼时和长大后都常想,如果家中无丁,尤其是“只生一个好”之后,家中只有独女呢?难不成祖宗就不肯进了门来吃这顿年夜饭了么?

  年夜饭后要“守岁”,这也是多少年来的老传统了。小时候常常会撑不到半夜,往往是刚要睡过去就会被唤醒。有点文学知识的老人们会用一个关于“年”的老故事吓唬并利诱我们,说那“年”其实是一个妖怪,常会在除夕之夜出来吃小孩子,但凡醒着的,就能平安度年,然后就会得到红包压岁钱。人们的怂怯和拜金主义,看来就是在童年时代这么培养出来的。后来有了春节晚会,十来亿人共同观看一台综艺节目,奋力睁开眼皮等着那位李谷一大姐唱出“难忘今宵”来,守岁就成为全民族集体活动了。当然,近年来参与人众已大大减少,尤其是西化了的年轻人,即便还遵从着守岁习俗,也宁可到酒吧或是大广场上去倒数那“5、4、3、2、1……欧!”了。

  有意思的是,许多中国特色的年节传统,在国外的华人群中,还牢牢地保有并且始终在坚守并且传承中。有一年到澳洲去,在悉尼的唐人街见到了久违的“舞龙灯”,锣鼓点中,金龙飞滚,真令我感慨万千。我想起了幼时居于上海的山东路上,每逢过年,总要到“杏花楼”门口去凑热闹,因为这家以中秋月饼闻名于世的粤式酒楼里,无论大厨跑堂还是糕饼师售货员,都是舞龙高手,酒楼是专有一支舞龙队的,一到过年,不但在大门口表演,据说还要出去比赛打擂台。如今的上海,不知哪个企业商家除追逐利润之外,还想得起建设这样的传统民间团队?

  不过好像也没必要为某些传统的消淡和流失过份地扼腕叹息。且不论传统的未见得全是精华,就说如今若干非传统的,多少年后或许也就积淀了下来,成了为将来的人所尊崇的优良传统了呢!

  王晓玉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小船阅读